在火力發電廠的高效運行中,鍋爐尾部煙道、空氣預熱器等低溫受熱面的腐蝕問題如同“隱形殺手”,每年因低溫腐蝕導致的設備泄漏、停機檢修及煤耗增加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元。而
酸露點儀的工程化應用,正成為破解這一困局的核心技術手段。
一、低溫腐蝕的“元兇”:硫酸蒸汽凝結
燃煤鍋爐中,煤中的硫元素燃燒生成二氧化硫(SO?),其中約1%-3%在過量氧氣和催化劑作用下轉化為三氧化硫(SO?),進一步與水蒸氣結合形成硫酸蒸汽(H?SO?)。當煙氣溫度低于酸露點時,硫酸蒸汽凝結為液態,附著在金屬表面形成強腐蝕性溶液。
二、酸露點儀的“精準打擊”:實時監測與動態調控
該儀器通過電導傳感器或熱電偶技術,實時捕捉硫酸蒸汽凝結的臨界溫度,測量精度可達±0.5℃,響應時間小于100毫秒。其工程化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大場景:
1.鍋爐尾部煙道優化:傳統設計為防腐蝕預留10-20℃溫度裕度,導致排煙溫度偏高。
2.空氣預熱器冷端保護:儀器監測數據聯動熱風再循環系統,將冷端壁溫精確控制在酸露點以上1-3℃。
3.脫硫系統入口管控:酸露點異常升高時,系統自動調節噴淋水量,避免煙溫驟降引發結露堵塞。
三、技術突破與未來趨勢
當前,酸露點儀已實現多技術融合:石墨烯電極提升傳感器壽命,紅外光譜與電化學聯用實現非接觸式監測,AI算法結合燃燒參數預判酸露點變化。隨著工業物聯網發展,儀器正融入電廠數字孿生系統,在虛擬空間中預演腐蝕邊界,推動火電廠向智能化、低碳化轉型。
從“被動檢修”到“主動預防”,酸露點儀的工程化應用不僅解決了低溫腐蝕與余熱回收的矛盾,更成為火電廠能效提升與安全運行的核心調控樞紐。
四、產品展示




